凡曰麻黄汤主之、桂枝汤主之者,定法也。今本论有痉、湿之分,又曰∶“太阳病发汗太多,因致痉,”则痉之属燥无疑也。
而继起者,犹琐琐于数目,即丝毫不差,亦何补于古人,何功于后学哉?利水有猪苓、真武寒热之悬绝,清火有石膏、芩、连轻重之差等。
世人最多此症,其有手足心热者,亦中风之轻者耳。若脉浮烦渴,小便不利,用猪苓汤利小便者,亦以清火而存津液。
此下后脉促而不汗出,胸满而不喘,非阳盛也,是寒邪内结,将作结胸之症。此少阴为枢,故见寒热相持之症,而口舌唇鼻之半表半里,恰与少阳口苦咽干目眩相应也。
此两阳之并合,病已过少阳也。多服暖水,汗出表热不解,内复烦渴者,因于发汗过多。
不知辛苦之人,动摇筋骨,凡动则为阳,往往触寒即散,或因饥寒而病者有之,或因劳倦而发热者有之。此烦躁在发汗后,是为阴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