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:夫《黄帝明堂经》、《华》、《扁》针灸法,或繁文奥义,卷轴各分;或上孔下穴,次第相违,既而去圣绵邈,后学暗昧。 人身之阴阳,有对待,有流行。
刺入五分,灸三壮。右关与左尺盛者,醉饱房劳也。
悸者,心中筑筑然动,而不能自安,即名怔忡,此属心,心虚、故筑然而动,若人捕焉。然究之,皆各眩己长,自鸣一得,求其有精微之蕴、会归之旨,终难其人也。
及考之《内经》,但有咳论而无嗽论。伤之者为肺风,入肩背肺俞中。
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,阴脉集于膝下,而聚于足心,故阴气胜则从足五指至膝上寒。定其名者,是定其正伤寒、或感冒、与风温、温毒之类也。
方下云;治一切劳瘵积滞,未经药坏者宜服。至于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复至自上而生下,此后天之元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