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为阴阳错杂,表里混淆之证,若温其下,恐助上热,欲清其上,愈益中寒,仲景故以此汤主之,正示人以阴阳错杂为难治,当于表里上下求治法也。张璐曰:火为阳邪,必伤阴血,治此者,当以救阴为主。
若膈上有寒饮,但见干呕而不能吐出,则是阴寒上逆,当温而不当吐也。取实,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。
口不渴身有微热者,法当去人参,以六、七日邪虽未解,而正已虚,故仍用之。此少阴下利便脓血者,是热伤荣也,而不径用苦寒者,盖以日久热随血去,肾受其邪,关门不固也,故以桃花汤主之。
沈明宗曰:此汗多胃燥,非同实治也。皆历历可据,岂得谓伤寒阴不相传,无阳从阴之化理乎?
今脉反见微涩,则是里虚无气,不能承送,故为难治,所以不可更与承气汤也。阴本虚,而加以火则愈虚,是为追虚;阳本实,而加以火则愈实,是为逐实。
太阴中风,四肢烦痛,阳微阴涩而长者,为欲愈。 夫以发热无汗,太阳之表脉沉,但欲寐,少阴之里,设用麻黄开腠理,细辛散浮热,而无附子以固元阳,则太阳之微阳外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