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浮而数者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余如桂枝法。
若夫温热不因伤寒而致者,只须扶阴抑阳,不必补中益气矣。 身以后者属太阳,则凡头项强急,项背KTKT,脊强反张,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如结,皆其症也。
桂枝症罢,桂枝不中与矣,而随症治法,仍不离桂枝方加减;柴胡症罢,柴胡不中与矣,而设法救逆,仍不出柴胡方加减。”斯时寒邪凝敛,身热、恶热,全然未露,但不头项强痛,是知阳明之病发于阴也。
身无大热,但头汗出,与发黄症同。寸脉居上而治阳,尺脉生下而治阴,上下分司之义也。
得病六七日,当解不解,津液枯涸,因转属阳明,故腹胀不大便,所谓已入于腑,下之则胀已,宜于急下者。要知《内经》之舌卷囊,是有阳无阴,故热虽甚而可治。
是气有高下,病有远近,适其至所为故也。 辞虽异而意则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