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能食,反不能食,胃实可知。 太阳与阳明合病,是邪初入阳明之里,与葛根汤辛甘发散,以从阳也,又“下者举之”之法。
阳明之有栀豉汤,犹太阳之有桂枝汤,既可以驱邪,亦可以救误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耳。阳明所虑在亡津痼瘕,即初硬后溏之谓。
阳明中风,脉弦浮大而短气,腹部满,胁下及心痛,久按之气不通,鼻干,不得汗,嗜卧,一身及面目悉黄,小便难,有潮热,时时哕,耳前后肿。大烦躁扰者,是阴出之阳,非阴极而发也。
同是不能食,而太阴则满、厥阴则饥,同是一吐,而太阴吐食、厥阴吐蛔,此又主脾、主肝之别也。 故面热而色赤。
仍发热而心下悸,坎阳外亡而肾水凌心耳。捣筛为末,蜜和丸,如鸡黄大。
欲小便不得,反失溲,小盒饭数,反不数、反多,与上条小便难、小便利,俱是审其阴气之虚不虚、津液之竭不竭耳。然寒湿伤人,入于阴经,不能动藏,则还于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