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者,如转索无常也。 若止知补虚,而不清理其病,邪病一日不去,正气一日不复,渐积至久而成不救之虚脱矣。
吁!王氏何负于人哉?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,转则两下满。
夫六和也六腑和者,脾胃六腑之总司。故凡六腑不和之症。先于脾胃而调之,此妙诀也。香能治胃窍,故用藿砂,辛能散脾胃气,故用半杏。淡能利湿热,故用茯苓。甘能调脾胃,故用扁术。补脾胃弱则脾胃复而诸疾平。盖脾一治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,虽百骸九窍解太和也。况六腑乎。夫邪之中人,必先始于皮毛,故凡伤于寒,则为病热,是天之寒邪,病太阳之阳气,得阳气而寒反化热也。
随泽气而上升,复使在上之水,随气通调而下泻,故名曰泽泻。虚,不实也;实,不虚也。
故曰脏气有余谓之实者,此也。然未有不胖且嫩者,干燥滑润,又在所不拘也。
有神者,有胃气之谓也。虚则其体浮胖、其色娇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