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条亡血失精之下等句,与上文义不属,当另作一条在后。寸口诸微亡阳,诸濡亡血,诸弱发热,诸紧为寒,诸乘寒者则为厥,郁冒不仁,以胃无谷气,脾涩不通,口急不能言,战而栗也。
俱乘阴寒之邪,动而上逆,胸胃之阳气全难支拒矣。然诸积大法,尤当以诊候之也,脉来沉伏附骨而细者,乃诸积之诊也。
此亦前不可发汗之条。尺脉太过而弦,则为阴盛,知在下焦,故上逆而为痛也。
邪之所袭,因心之虚,故惊悸并见。不欲饮水者,寒多无热,胃阳气虚,当以理中丸温中散寒为主,此以表里吐利止,而身痛不休者,当消息和解其外,宜桂枝汤小和之。
大发其汗,又数大下之,其人亡血,病当恶寒,后乃发热,无休止时。湿家,其人但头汗出,背强,欲得被覆向火,若下之蚤则哕,或胸满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,而不能饮,则口燥烦也。
程知曰:下之则表邪内陷,外不热而内发微热也。一时之间,变无经常,尺寸参差,或短或长,上下乖错,或存或亡,病辄改易,进退低昂,心迷意惑,动失纪纲,愿为具陈,令得分明。